09/20/2024

为在更多地区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,加大力度抑制伊蚊繁殖,我国计划建设第三个生产这种绝育伊蚊的设施以提高产量,新厂预计2025年第二季建成。
本地目前已有两个生产厂,位于宏茂桥和加基武吉,分别由国家环境局和生物科技公司Verily经营,去年每周生产约700万只带有沃尔巴克氏菌(Wolbachia)的雄性伊蚊。
环境局日前通过政府电子商务网站GeBIZ,为建设第三个伊蚊生产厂招标。当局答复《联合早报》询问时说,建设新厂是为了生产更多带有沃尔巴克氏菌雄性伊蚊,以扩大伊蚊绝育计划的涵盖范围。新厂的位置将由标得项目的业者决定。

新厂初产每周200万只伊蚊 逐步提高至600万只

根据招标书,新厂预计2025年第二季建成,第三季起释放伊蚊。新厂最初的产量为每周200万只伊蚊,并逐步提高至600万只。

合约将于2026年3月31日到期,环境局可选择延长合约至2028年3月31日,若选择延长,新厂的产量须进一步增加至每周1000万只伊蚊。

为帮业者估算可能须投入的资源,招标书列出得标者可能得在七个地区释放蚊子,包括四个组屋区和三个有地住宅区,但具体地区尚未敲定。

环境局将根据地区的骨痛热症历史风险、伊蚊种群多少,以及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雄性伊蚊的能力等因素,决定释放蚊子的地点。

  国家环境局今年第一季陆续把伊蚊绝育计划扩展至多五个住宅区,2月20日率先在金文泰4道放飞35万只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。

伊蚊绝育试验计划2016年启动至今,在全国各个试验地区取得良好的效果,武吉巴督、蔡厝港、淡滨尼和义顺等地区的伊蚊数量减少90%以上。

2019年至2022年的研究数据也显示,在带有沃尔巴克氏菌雄性伊蚊放飞至少一年的地区,居民感染骨痛热症的可能性降低77%。

About The Author